紫葉矮櫻扦插、嫁接、播種、組培均可繁殖。但因其播種后代種性變異較大,故在大量繁殖時多不采用。: 1、 嫁接:嫁接方法有芽接法和穗接法 (1)芽接時間為每年5月下旬至6月底 (2)穗接時間為當年11月下旬開始到第二年2月底 選擇地徑2-3cm以上的山桃、山杏、毛櫻桃做砧木,于8月份下旬采用芽接,嫁接部位一般選擇在選留新梢的近主干處。嫁接成活后,第2年春季萌芽時,在接芽上部1cm處剪除。砧木選擇上,相對比而言,以山杏表現(xiàn)最好。 2、 扦插:有硬枝扦插及嫩枝扦插兩種方法,從成活率上來看,多選用嫩枝扦插。嫩枝扦插時多采用夏季的全光霧系統(tǒng)。扦插時注意選擇生長健壯的枝條,插穗長度約為20cm左右,扦插前在600-800ppm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3-5秒鐘生根成活最好,上端恰好與地面平齊,埋好、壓實、覆上薄膜,保持地溫。 紫葉矮櫻不擇土,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輕粘土、壤土、素砂土中均能正常生長,但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、微酸性土中生長最好。盆栽用盆宜深大些,并在盆底墊層碎瓦片或碎硬塑料泡沫塊,增強透氣排水防爛根。紫葉矮櫻因是紫葉李和矮櫻的雜交種,故遺傳了紫葉李的一些優(yōu)點,能耐輕度鹽堿土。 紫葉矮櫻喜溫暖濕潤,喜光樹種,在光照不足處種植,其葉色會泛綠,因此應將其種植于光照充足處;但也耐寒、耐蔭、忌澇。宜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為好。春秋兩季各施兩次氮磷鉀復合肥,忌單施氮肥,否則易導致徒長,且葉色不紅。 紫葉矮櫻耐旱,每年早春和秋末可澆足澆透返青水和封凍水,平時如果不是特別干旱,基本可以靠天生長。春秋風大天旱,新植苗木展葉后,每天上、下午各進行一次葉面噴霧,能補充水分,減輕根系的壓力,提高苗木的成活率。在夏季雨天,還應及時將樹坑內(nèi)的積水排除,以防日出后水溫升高,燙傷根系。 紫葉矮櫻喜肥,新植苗木除在栽植時施基肥外,在生長期還應適當追肥。在早春、初夏各追施一次氮、磷、鉀復合肥,秋末再施用一次圈肥或芝麻醬渣。對于新植苗木、缺肥長勢不好的苗木,可進行葉面施肥,濃度0.5%即可,選在清早或傍晚噴施,中午光照足時及雨前雨后均不宜進行,噴施次數(shù)以3次為宜,間隔時間10天至15天。 紫葉矮櫻耐寒,成年苗采取樹干涂白的措施即可。對于新植苗,可采取根部培土、樹干纏草的辦法,幼齡苗則進行覆膜處理。新植苗木在第一年進行纏干處理后,第二年采取涂白越冬即可。 病蟲害防治。紫葉矮櫻在栽培過程中,會受到刺蛾、蚜蟲、紅蜘蛛、葉跳蟬、蚧殼蟲的危害。每年冬季涂白時盡量將主干和大枝都進行涂白,還應將蟲卵、蟲繭刮干凈,早春應及時噴百菌清、多菌靈等廣譜殺菌劑。病害如有發(fā)生要及時治理,刺蛾、蚜蟲、葉跳蟬、蚧殼蟲可用溴氰菊酯等噴殺,紅蜘蛛可用三氯殺螨醇進行防治。 紫葉矮櫻萌枝力強,生長繁茂,因此,無論地栽盆植都要注意修剪,在花后或冬季將細弱枝、交叉枝、內(nèi)膛枝、徒長枝剪掉,過長枝剪短,使之通風透光,并保持圓形美麗的樹冠,提高觀賞價值。[1] [2] 下一頁( 中華園林網(wǎng))
欄目導航
- 新聞資訊
- 公司新聞
- 行業(yè)動態(tài)
- 常見問題
聯(lián)系我們
-
服務熱線13708431676
- 郵箱:yl@peizhihui.cn
- 地址:廣州市南沙區(qū)珠江街道珠江二路14號101鋪